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539-8762111

【佳作欣赏】倾注乡愁的精神家园——评李乃东的散文集《乡土情韵》

2025-04-02 23:49:43

   作者:临沂市作家协会

阅读:342

评论:0

举报

按:《佳作欣赏》专栏是临沂市作家协会精心打造的文学园地,旨在展示作家们的创作成果,呈现多元文学风貌。这里既有奔腾流淌的乡愁记忆,也有笔锋遒劲的文旅长歌,更有以物喻人的哲思散文。每一篇作品皆为心灵之镜,映照时代光影。愿诸君于此感受文字温度,共赴文学盛宴。


 徐传松

 640p.jpg

 手捧作者的散文集《乡土情韵》,被书中字里行间喷薄而出的情感所感动,心扉间涌出阳春三月的温暖和温馨。

 作者与我一起长大,共同见证了故土的演变历程,因此读他的散文格外亲切。他笔下的喜鹊,似乎就是我家的那只或是我曾目睹交流的那只,那片蛙声也是我曾听到的,还有村里的大井和小井等众多物象,无不是我的故友,它们与我有着隔不断的深情厚谊。

 他文中的事物唤起了诸多思乡人的情愫,给他们送去了精神的抚慰。这是文集的第一个魅力。

 文本语言朴素、准确,而又不失文学味。语言是文学的嫁衣,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文学。作者散文的语言具有自己的特色——朴素、准确,又有文学味。如《饺子》中写的:“饺子的味道一直留在记忆深处,这是一种浓浓的母爱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质朴的语言表达出饺子的味道一直挥之不去,是永恒的记忆,是无法释怀的留恋。这份历久弥坚的记忆,源于饺子作为实惠的给作者口福的美食倾注着深厚的母爱、凝聚着家乡的深情。该句词语简单、平淡、朴素,却掀起无数在外游子波澜壮阔的念母、思乡的情感。又如《家乡胡同》写到:“胡同是孩子盼劳作的母亲回家的驿站;长大后,胡同是母亲翘望孩子回家的目光。”

朴素的语言犹如诗句,浓缩着对胡同浓浓的挚爱之情。胡同不是夏季炎热、冬天冰冷的地方,而是因为溢满了母爱,孩子和母亲交替留守着,一盼、一望,展现出母子相依相恋的动人画面。母子之情拉满了时空——胡同在,家就在,幸福就在。

作者语言不雕琢、不张扬、随口而来的自然美,是文集的第二个魅力。

社会进步,时不待人。现实生活终究要改写,终究会成为历史。照片只能留住一时一刻的生活场景,唯有文学才能全面而又久远地记录、留存。作者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物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下,日渐褪色、老旧。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村拆迁,村人上楼居住,老舍、旧物荡然无存。记忆中它们,就连麻雀、喜鹊等都成为模糊的影子。如果任凭风雨蚕食,一切皆无。作者起笔撰写故乡,书写成一篇篇美文,以散文的样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留住了过往,留住了生动的乡村生活。

散文集宛如众多乡村的博物馆,那里物件朴素原始、情真意善,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先人的警世之言、良好的家风和村风,使后人有了追忆乡村的寄托,并不断地弘扬和传承,续写着家乡和国家的历史,创造着人类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这是文集的第三个魅力。

作者从小学教师到中学的教导主任,呈现出日渐攀升的事业之路,勤勉好学,爱读好写,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正因如此,美文成书面世,可喜可贺。作者硬让我说出一点不足,我只好说出一二。个别篇目中的语言还需锤炼,布局谋篇如果多用一点技巧,更能引人入胜。一家之言,愿与大家商榷。

 

 640 (3)p.jpg

 作者简介:徐传松,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正高级语文教师。




关键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