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25新作展台】在浩瀚的文海之中,每一颗创作的心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闪烁着灵感与梦想的光芒。在这里,每一次呈现,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分享,都能遇见新的知音。“新”是未完待续的邀请函,“分享”是宇宙回响的共鸣箱。
◎张继霞
小雨淅淅沥沥,滴答声惊醒了老家院子里屋檐下那口沉睡的老咸菜缸。
那口缸有多少岁了,我不知道,从我有记忆起,它就在老家的院子一隅静静地伫立。它带着岁月的斑驳,像一位沉默的老友,守着老院子,守着往昔的故事,守着母亲整日忙碌的身影,也守着我一去不返的年少时光。
时光匆匆地往前走,老咸菜缸的釉色没有在风雨斑驳,缸身依然散发着某种温润的光泽。它粗糙而质朴,岁月似乎没有在它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只是,它身边整日忙碌的那个人,却远去了。
那时候,物资匮乏,新鲜蔬菜只有在短暂的季节里才能品尝到。咸菜,就像是时间的守护者,将不同季节的蔬菜转化为可以长时间保存的美味。
在我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咸菜缸。在那些贫瘠而苍白的岁月里,咸菜,是必不可少的,它虽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角,却以一种质朴而坚韧的姿态,在生活的缝隙中扎下根来,成为一代人难以忘怀的味觉记忆。
在我老家,最常见的是我们叫它“腌菜疙瘩”的咸菜,它以爽脆咸香的口感,为我们单调的冬日饮食增添了一抹亮色。 咸菜的制作过程,也是邻里之间交流的纽带。妇女们聚在一起,分享着腌制咸菜的经验和心得。谁家的咸菜缸密封性好,谁家的咸菜配料独特,这些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那个没有太多娱乐活动的年代,腌制咸菜的时光让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尤其是在农忙时节,咸菜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田野里争分夺秒抢种抢收的人们,中午常常就在地头食用简单的午餐,常带的午饭往往是煎饼或馒头,而咸菜则是最好的搭配。打开用旧布包裹着的咸菜罐子,咸香的味道引得人们直咽口水。咬一口馒头,再夹一筷子咸菜,干涩的馒头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或者把咸菜卷在煎饼里,再从地里拔一棵小葱,那简直就是辛勤劳作后的美味。咸菜不仅填饱了肚子,还为疲惫的身体补充了盐分,让人们能继续在田间劳作,与土地进行一场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较量。
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在我们镇驻地,离家远的同学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于是就需要带饭。带饭,是个难题,带新鲜的炒菜,根本放不住,于是炒咸菜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菜肴。
每个星期天下午要返校的时候,锅屋里就会弥漫着炊烟和咸菜的香气。母亲从咸菜缸里捞出一个大腌菜疙瘩,切成细丝,用清水浸泡,铁锅烧热后,用早已炼好的雪白的大油爆香葱姜,然后放入清洗好的咸菜丝,快速地翻炒,锅里爆发出热烈的香。炒好晾凉后再装入铝饭盒或玻璃罐头瓶里,带上一摞母亲烙的煎饼,这几乎就是一周的口粮。 炒好的咸菜装进饭盒,带几个煮鸡蛋,就是我上学时的“宝藏”。
带着这份温暖,我穿梭在校园里,吃饭时候打开饭盒,咸菜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那是母亲的味道,是家的味道,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尽的慰藉。
那样的日子,现在想来应该是清苦的,可是因为有了母亲的关爱,带给我的回忆,并不是苦涩,而是温暖的回忆。
我的数学老师说过很多次迟到的同学,要是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背来的那些煎饼卷子吗?
我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家家都有个大咸菜缸,那一缸腌菜疙瘩,是多少个背着煎饼求学的学子们共同的难忘的回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餐桌上的食物变得丰富多样。各种新鲜的蔬菜、精致的菜肴摆满了餐桌,咸菜渐渐从主角变成了配角。然而,在我的心中,咸菜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段岁月的见证,承载着过去的苦难与艰辛,也记录着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如今,偶尔在餐桌上看到咸菜,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将我拉回到那个贫瘠而又充满温情的年代。它让我明白,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在于那些在平凡日子里相互陪伴、共同度过的时光。咸菜虽小,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滋味,让我们在回忆中品味过去,珍惜现在。
偶尔回老家,看到那口被闲置已久的母亲曾珍爱无比的老咸菜缸,落寞地伫立在院子里的角落里,我恍惚中看见母亲忙碌的身影,月光从树梢漏下来,照在她斑白的头发上,像撒了一层细细的盐粒。
我伸手去碰瓮壁,粗糙的陶土竟传来温热的触感,仿佛那些切菜声、封缸声、还有我放学时的脚步声,都在此刻的寂静里悄然发酵。
暮色漫过院墙时,老咸菜缸的缸盖上的水渍蜿蜒成河,倒映着瓦檐上摇晃的夕阳。我想起某个深秋黄昏,母亲捧着腌好的咸菜,把它切成细丝,把它炒出香气,温暖了那些贫瘠而苍白的岁月。
而今我终于明白,那些被岁月腌渍的,何止是老咸菜缸里那些散发着咸香的腌菜疙瘩? 。
作者简介:张继霞,文字热爱者。主持公众号《琅琊霞姐姐的春夏秋冬》,临沂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认证作者,用真诚书写人生感悟,岁月情长。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