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539-8762111

【佳作欣赏】不能忘记历史(上)

2025-04-03 21:36:34

   作者:于中华

阅读:397

评论:0

举报

不能忘记历史目录

(上、下辑)


(一)满江红·颂徐树铮

(二)满江红·颂赵尔丰

(三)临江仙·颂杨增新

(四)念奴娇·颂丁宝桢

(五)清平乐·颂周自齐

(六)念奴娇·颂宋教仁

(七)临江仙·颂伍廷芳

(八)满江红·颂刘永福

(九)念奴娇·颂岳钟琪

(十)七律·颂李准

(十一)念奴娇·颂僧格林沁


(十二)念奴娇·颂聂士成

(十三)念奴娇·颂刘铭传

(十四)念奴娇·颂沈葆桢

(十五)念奴娇·颂关天培

(十六)念奴娇·颂骆秉章

(十七)念奴娇·颂冯子材

(十八)念奴娇·颂彭玉麟

(十九)念奴娇·颂刘锦棠

(二十)念奴娇·颂左宝贵

(二十一)念奴娇·颂岑春煊

清平乐·之所写


◎于中华

(一)

满江红·颂徐树铮

 

铁甲惊尘,风云变,狼烟四起。挥剑处,山河呜咽,关隘悲泣。铁骑踏破关山月,长缨直指苍龙毙。问谁能,横槊赋新篇,书壮志。

 

烽燧息,征衣湿;沙场静,归心炽。叹孤忠难遂,霸业空寄。碧血黄沙留劲草,残阳如血染战地。向青天,酹酒吊忠魂,人独立。

【注】徐树铮(18801111-19251230日),字又铮、幼铮,江苏省萧县醴泉村(今属安徽省)人。北洋军阀皖系名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远威将军。因1919年带兵仅用22天就收复了外蒙古而声名远扬(可与左宗棠相媲美的民族英雄)。1925年于1230日凌晨被冯玉祥部下所杀,时年45岁。著有《建国铨真》等多部著作。词依《钦定词谱》柳永体。

 

(二)

满江红·颂赵尔丰

 

铁骑排云,冷镝啸、冻云裂空。靖边尘、槊凝霜重,虎符星动。六诏风烟驰羽檄,九重纶命安荒陇。更改流、固圉壮金瓯,山河巩。        

 

桑坡血,西康统;通茶马,兴耕垄。继文襄遗烈,剑沉沙冢。百战甲销刀影冷,孤忠骨立寒阳恸。怅锦官、烟雨噬英魂,青碑耸。

【注】赵尔丰(1845-19111222日),别名赵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谥号襄平。历任驻藏大臣、四川总督等职。期间曾入藏屡挫叛军,阻止英国北进,收回国土150万平方公里(在捍卫国家领土上可和左宗棠相提并论)。并在西藏实行“改土归流”,有效地巩固了国家政权,促进了经济发展。著有《赵尔丰川边奏牍》。光绪三十四年,兼驻藏大臣。宣统三年,成都独立后,被迫交出政权,但仍拥军办理边务。后被新任四川都督尹昌衡派人杀死。词依《钦定词谱》柳永体。

 

()

临江仙·颂杨增新

 

瀚海孤旌擎落日,危楼独补金瓯。昆仑肝胆照清秋。弈枰收万马,铁索镇千州①。


桑陌连云驼印远,弦歌重译鸿庥②。炊烟十万护民筹③。金山阿尔泰,犹忆旧貂裘。

【注】杨增新,1864 年生于云南蒙自,清末民初政治家。光绪十五年中进士,在甘肃任职多年。1909年赴新疆,历任多职。1912年任新疆都督兼民政长。他治理新疆17年,是反对疆独第一人,严禁国外宗教人员传教,严厉打击“双泛”思想传播。期间还成功收回阿勒泰地区。在抵抗外侵、保持新疆统一、澄清吏治、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192877日,杨增新在其创办的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被刺杀,年64岁。时值“全省人民巷哭野祭,女人孺子亦相向而哭”。其灵枢离开乌鲁木齐时,5万市民挥泪静送。①[铁索镇千州]指杨增新“铁锁封疆”政策;②[重译鸿庥]指其创办俄文法政学堂、推动多语种教育; ③[炊烟十万]指其主政期间新疆人口从百万增至三百万的史实。词依《钦定词谱》贺铸体。

 

(四)

念奴娇·颂丁宝桢

晚清黯处,恶潮摧国脉,阴霾凝雾。幸有丁公擎大纛,直面祟邪清腐。智毙权阉,革新洋务,德义昭今古,蜀川齐鲁,惠恩千万众庶。

 

两袖满是清风,毕生俭朴,廉洁心如故。身后萧然无长物,唯遗盛名堪睹。逝后山东,万民祈葬,百姓情难负。英魂不朽,颂歌千古倾慕。

【注】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丁宝桢生于1820年,彼时晚清深陷泥沼,风雨飘摇。他凭学识踏上仕途,一心救国救民。在山东任职时,勇斩权阉安德海,尽显无畏与刚正;全力治理水患,日夜坚守一线,保障百姓平安,深受当地民众爱戴。1876 年赴川蜀任职,他大力整顿吏治,致力于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败,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同时改革盐政,打击私盐,降低盐价,让百姓受益。他积极兴办洋务,曾创办山东、四川机器局,推动了当地近代工业的发展。1886 年丁宝桢于任上离世,享年66岁。齐鲁万民祈葬其于山东,当灵柩运至济南时,当地绅士百姓争相“郊野祭吊”(墓于现济南历城区全福立交桥东)。丁宝祯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却留下了不朽功绩与高洁声名,被后世铭记、敬仰。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五)

清平乐·颂周自齐

 

晚清时乱。风雨山河颤。临厄周公担巨难。矢志力撑危岸。


外务尽显英贤。清华首掌新篇。密揭袁奸谋叛* ,英名千古流传。

【注】周自齐(18691117-19231021日),字子廙, 出生在于单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单城镇牌坊街人)。明朝时迁成武县孙寺镇周郑庄(原属单县)。周自齐身处晚清至民国的动荡时代。彼时山河飘摇,风雨如晦。面对危局,他毅然挑起重担(署理国务总理、摄行十天大总统职务)。在外交事务中尽显英贤本色,凭借卓越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他担任清华学堂首任校长,开启教育新篇,为培育人才奠定基础。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密揭袁世凯的谋叛行径(和日本签约的卖国二十条),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正义。周自齐一生为国家与民族作出许多重要贡献,历史应该牢记。词依《钦定词谱》李白体。

 

(六)

念奴娇·颂宋教仁

 

晚清板荡,看山河破碎,乱云如墨。湘楚俊才初跃起,志挽沉沦家国。岳麓攻书,东瀛寻道,胸藏匡时策。同盟擎帜,共和宏业同擘。


心注宪政昭明,民生熙阜,沥血倾心力。笔底雄文谋善治,组党挥鞭南北。功未全成,身先遭难,浩气千秋刻。史章铭记,宋公风范长赫。

【注】宋教仁(188245-1913322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为中国的民主宪政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3322日不幸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年仅31岁。他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末,怀揣救国宏志,投身革命浪潮。他积极宣传民主共和,为推翻封建帝制不遗余力。中华民国成立后,致力于民主制度建设,主张建立民主法制国家。他四处奔走,发表演讲,期望以民主选举来实现政治清明。可惜,却被反动势力嫉恨,于风华正茂时遇刺身亡。他如划破夜空的璀璨流星,虽生命短暂,却以热血唤起民众对民主的向往,用行动诠释了对民主理想的执着追求,其精神永载史册。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

临江仙·颂伍廷芳

 

洋务征途倾热血,邦交谋议称雄。墨章平等破牢笼。矢心持正义,挫锐建殊功。


辛亥风云催旧制,共和途上情忠,暮年仍为九州融。英名青史刻,浩气贯苍穹。

【注】伍廷芳(1842730-1922623) ,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出生于新加坡,汉族,广东新会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他身处近代风云变幻之际,投身洋务运动,活跃于外交舞台。在邦交事务里,凭借智慧与坚韧,力促《中墨通商条约》签订,打破不平等外交的牢笼(近代中国第一份平等条约) ,为中国争得平等1权益。辛亥革命时,积极推动共和,助力破旧制、建新国。其一生为国家奔走,暮年也为国家的和平统一而努力。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因惊愤成疾,病逝于广州,享年80岁。他用行动彰显了忠诚与担当,功绩卓著,浩气长存,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词依《钦定词谱》贺铸体。

 

(八)

满江红·颂刘永福

 

义帜高擎,风云卷,山河动色。瞻往昔、壮怀激烈,志心如石。援越抗番驱法寇,封三宣督威名赫。感凛然,浩气满乾坤,谁能敌。

 

清廷弱,和约迫。台海陷,倭奴逆。统黑旗劲旅,战尘难息。力拒割台倾碧血,岂容卖国吞邦域。到暮年、实业济苍生,情无极。

【注】刘永福(1837-1917) ,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人。他生于动荡晚清,年少投身反清起义,后以黑旗军为基,开启传奇征程。面对法国侵略越南,他秉持正义,率部援越抗法,在纸桥战役等交锋中大败法军,因赫赫战功被封为三宣提督。甲午战败,清廷割让台湾,刘永福又临危受命,领导台湾军民抗日,虽寡不敌众,但顽强抵抗,尽显爱国情怀。晚年他拥护共和,还兴办实业,关怀民生,为国家和百姓奉献一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1917年病卒于钦州,广州百姓为纪念他,在白云山能仁寺前山石上刻有他上山时写下的造型奇特的“虎”字。词依《钦定词谱》柳永体。

 

()

念奴娇·颂岳钟琪

 

黄沙漫卷,望江山万里,乾坤雄烁。岳氏英魂传血脉,巨擘壮怀如壑。少小从戎,志存家国。赤胆披霜锷。半生鞍马,守邦心梦难落。


且看征战西陲,冰峰横剑,敌寇闻声愕。跃马挥戈平叛处,热血染红河朔。勇略承宗,赤忠恒守,浩气凌穹廓。功垂青史,颂歌声动山岳。

【注】岳忠琪(1686118-1754年) ,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原籍凉州庄浪(今兰州永登),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墓地在成都金堂县岳公山。一生战功显赫。在平定青海叛乱、讨平大小金川等过程中屡建大功。1754年,他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凯旋班师时去世,谥号“襄勤”,乾隆称赞他为“三朝武臣巨擘”。史称“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锦江区有条岳府街,因岳钟琪府邸曾在此而得名。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

七律·颂李准

 

七尺男儿意气昂。

艨艟朝暮卫南疆。

初量经纬礁为证,

骤起风云剑有光。

东溟怒涛驱寇舸,

西陲骇浪筑铜墙。

百方碑刻昭中甸,

千载山河鉴国殇。

 

【注】李准(1871-1936年),字直绳,四川邻水人庸,曾任南海县令。李准自幼随父来粤。后历任候补道员、提调、总兵、广东水师提督。兼任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1907 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非法侵占东沙岛,李准亲率舰队前往,与日寇据理力争,凭借无畏勇气和坚定决心,成功驱离日舰,收复东沙岛。1909 年,他又率 “伏波”“琛航” 等军舰巡视南海,在西沙群岛等诸多岛屿勒石于珊瑚石上,并升旗鸣炮,宣告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并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说》(清宣统二年印)。1911年,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这些都为我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提供了关键历史依据。李准是捍卫祖国海疆的民族英䧺,其功绩应彪炳史册 。

 

(十一)

念奴娇·颂僧格林沁

 

晚清蒙难,正山河破碎,内忧缠缚。大厦将倾风雨里,幸有北僧英卓,跃马挥戈,平奸靖扰,壮志冲寥廓。北征南讨,荡平诸处纷浊。


遥记已未年间,战船蔽海,来犯如狼恶。奋勇督军倾锐旅,直令何伯伤怍。力挽狂澜,频扶国祚,勋业昭今昨。逝归荣葬,祭仪辉耀华幄。

【注】僧格林沁(1811-1865年),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受封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世袭罔替。他曾数次挽救清廷于水火,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化解京师危机,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于大沽口挫败英法联军,重伤英军司令何伯,取得了中国对西方列强开战以来首次胜利,被称为“国之柱石”,与曾国藩合称“南曾北僧”。1865年僧格林沁奉命剿灭捻军,在山东曹州高楼寨中伏遇害身亡。同治与两宫太后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绘其画像于紫光阁。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640 (2)pw.jpg

作者简介于中华,男,江苏东海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第十四届当代作家、诗词大赛冠军。著有《感悟人生》《感悟论语》《感悟菜根谭》《当官是门技术活》《史记今鉴》《易经警世录》《资治通鉴事典评议》,《两晋烟云》上、中、下,《盛世抒怀》——人生感悟诗百篇上、下、三, 《守望纯真》诗词集 一、二册,《数风流人物·诗说历史名人》一、二集等。




关键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