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华
(十二)
念奴娇·颂聂士成
晚清激荡,慨忠魂义胆,士成雄杰。幼慕武功怀壮志,独爱山河情切。剿捻平回,屡施奇略,勋业昭明月。津门驰守,一腔忠勇丹血。
犹记甲午烽烟,大东沟畔,力拒倭奴獗。八里台中挥剑处,弹雨枪林难灭。马革还躯,捐生殉国,浩气朝天阙,英名千古,史书常颂英烈。
【注】聂士成(1836年-1900年) ,字功亭,合肥北乡岗集三十铺村聂祠堂郢人。幼年家境贫寒。1862年,以武童生投效庐州军营,开始其四十年戎马生涯。1867年十一月,赏力勇巴图鲁名号。先后参与剿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战功卓著。 在1900年率部保卫天津战役中,收复大沽炮台,阻止了八国联军北上。清廷称此役为廊坊大捷。但清廷将之归功并大赏于义和团,而聂军则分文无赏。七月初,趁聂军与联军交战时,义和团拥众向聂家而去,聂士成派兵追赶,而其部下有一营新军中有很多士兵与义和团串通,大叫聂军造反并开枪射击聂军,使聂士成腹背受敌,身中数弹。7月9日,聂士成在城西八里台中炮阵亡。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忠节。他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其忠勇事迹与爱国精神,永载史册,令人敬仰。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三)
念奴娇·颂刘铭传
江淮俊彦,自寒微奋袂,淮军昭列。法寇犯侵穷极恶、率旅守疆情切。淡水挥师,以微克巨,敌舰皆摧灭,海天嘶吼,护吾桑梓无缺。
回赡初抚台员,善筹宏略,洋务挥兴彻,垦牧通商,铺铁轨、宝岛生机蓬勃。一代贤臣,功成身退,隐六安乡阙。英名长载,后人常颂勋烈。
【注】刘铭传(1836年-1896年),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西乡(今肥西县铭传乡)人,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民族英雄,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代表人物。他出身布衣,起于草莽,后追随淮军。1864年,授直隶提督。后因战功晋升为一等男爵。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淡水等地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1885年,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洋务改革,为中国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台湾近代化之父”之誉。后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1891年,辞职。1896年1月12日,在安徽六安刘新圩病逝。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四)
念奴娇·颂沈葆桢
侯官翘楚,自书香孕志,英怀初发。幸继林公家国业,风雨知心难折。折桂登科,宦途初涉,敢把忠言曰。守城平乱,一时勋绩昭列。
尤念船政兴时,育才造舰,远谋超佳绝。抗敌驱倭临宝岛,维护海权雄杰。垦土开疆,通商筑路,盛业千秋说。后人怀慕,颂歌长伴明月。
【注】沈葆桢 (1820年-1879年),字翰宇,号幼丹,出生在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他是林则徐的外甥、女婿。 1847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1855年,任江西九江府知府,次年署广信知府。在任期间,他曾死守广信城抗击太平军,得到曾国藩的赏识与保荐,此后历任广饶九南道、江西吉南赣宁道、江西巡抚等职。1866年,左宗棠奏请在闽设局制造轮船,推荐他出任首任船政大臣。就任后,他将福建船政局建成远东最大的近代工厂,培养出邓世昌等杰出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造船、航运及海军建设。1874年,日军进犯宝岛,沈葆桢以钦差大臣身份统御福建船政局战船予以保卫,解决危机后,重新规划开发宝岛,提升了当地海防,奠定经济发展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英雄!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五)
念奴娇·颂关天培
虎门明志,任狂涛湍急,黯云凝布。贼寇垂涎华夏久,战舰汹汹来赴。老将关天,横刀立马,誓把山河护。军中威垒,守疆何惧强虏。
遥想烽火当年,硝烟蔽日,浴血拼争苦。弹雨枪林何所惧,倾却一身忠愫。力战捐躯,英魂不朽,浩气传今古。千秋铭记,颂歌长伴君舞。
【注】关天培(1781年-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鸦片战争时期抗英名将,江苏山阳(今淮安)人。他天资聪颖,胆识过人,投身行伍后,从普通一兵不断被提拔重用,从漕督右营把总起前后升任十多级,后来升达苏淞镇总兵、署江南提督。1834年出任广东水师提督,积极配合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1841年1月7日虎门之战爆发,关天培亲自督战,终因寡不敌众,和数百将士一同壮烈殉国。谥“忠节”。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六)
念奴娇·颂骆秉章
花都俊彦,恰风华正茂,志盈霄九。稽库肃贪驱腐蠹,独守品行纯厚。湘楚挥旌,楚师襄佑,烽火俱消透。平蛮戡乱,护山河岁如旧。
入蜀再展雄韬,逆氛荡尽,韬略惊群胄。大渡滩头奇策构,破敌功成枢牖。两袖清风,一心济众,德义辉星斗。英名千古,世间常颂勋懋。
【注】骆秉章(1793年-1867年) ,广东花都县人,自幼苦读,科举入仕。任职户部银库时,他铁面无私,面对官场“潜规则”分文不取,严查库银亏空,虽被短暂革职,却因清正廉洁获重新启用。出任湖南巡抚期间,他协助创办湘军,抵御太平军,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后入川督办军务,成功平定叛乱、围歼石达开部。他一生两袖清风,去世时家无余财,以卓越才能与高洁操守,成为晚清政坛的一股清流,被人誉为“晚清第一廉官”,深受百姓爱戴与后世敬仰。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七)
念奴娇·颂冯子材
镇南关下,看苍髯老将,怒横戈戟。癸未岭南烽火起,法寇侵吾邦域。白发披肩,钢刀在手,誓把夷酋殛。袭奔驰突,壮怀冲斗无敌。
历载戍守生涯,身经百战,浩气长盈尺。瘴雨蛮烟磨劲骨,热血未曾消释。饮马江川,驱驰岭峤,功绩垂青册。英雄如在,赤心犹护家国。
【注】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 ,祖籍广东廉~州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 ,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晚清抗法将领、民族英雄。冯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后参加反清起义,失败后被招安。1885年法军占领镇南关后,被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取得了镇南关之战胜利,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1886年,授云南提督,因生病没有赴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奉命率军驻守镇江。1903年冯子材因病去世,享年86岁,葬在钦州市沙土埠镇。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八)
念奴娇·颂彭玉麟
晚清良将,号吟香外史,志存家国。墨守寒庐怀浩气,投笔从戎情迫。湖水操舟,鄱阳破防,铁锁沉江侧。水师初建,九江戡乱克敌。
功就不恋荣华,身廉如镜,两袖清风客。更赴南疆驱法寇,帷幄运筹心赤。半世挥戈,千秋传颂,史册留功迹。梅花千树,画中犹念雄魄。
【注】彭玉麟(1817年-1890年),祖籍湖南衡阳渣江,安徽安庆人。他早年历经坎坷,父亲去世后遭族人夺产。咸丰三年,曾国藩邀其组建湘军水师,彭玉麟戴孝从军。此后,他率水师参与湘潭、岳州、半壁山等关键战役,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立奇功。战后,彭玉麟精心经营长江水师,制定规章,使之成为北洋水师重要力量,堪称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中法战争时,他不顾年迈奔赴广东,稳固海防,指挥战斗,让中国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未败。他一生廉洁奉公,不恋权位,多次辞官,还敢于弹劾权贵,文学艺术上也造诣颇高,喜爱画梅,其诗、书俱佳,1890年离世,谥号刚直,为后世敬仰。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十九)
念奴娇·颂刘锦棠
晚清多舛,九州烽火起,山河悲咽。少壮横刀驱敌寇,欲做凌云雄杰。随左西征,挥师瀚海,百战旌旗烈。楼兰功建,马蹄轻破霜雪。
遥念收复新疆,运筹帷幄,谋略无人越。整顿边陲行德政,漠北重兴城堞。浩气长存,英名不朽,青史留丹血。后推千载,颂歌犹绕天阙。
【注】刘锦棠(1844年-1894年),字毅斋,湖南湘乡县山枣人,湘军中后期名将,民族英雄,新疆首任巡抚1862年,他投身湘军开启军事生涯。1875年随左宗棠西征,率部冲锋陷阵,克复新疆多座战略要地,粉碎阿古柏分裂阴谋。新疆建省后,他出任巡抚,改革行政体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发展教育,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进步。纵观刘绵棠的一生, ,他“上马杀贼,下马治政",尤其是入疆的十六载,赤胆忠心,守土安民,为收复新疆、治理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下不世之功,是名副其实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二十)
念奴娇·颂左宝贵
晚清云暗,自边尘难落,列强侵袭。久卫国门心似铁,勇略满腔难抑。平壤硝烟,征袍染血。敌寇丢魂魄。山河为证,将军忠烈如刻。
少岁效力军营,志怀高远,义胆昭青册。甲午风云倾大厦,独守危城坚壁。炮震苍穹,身捐热土,浩气千秋立。英名长在,世间同仰功绩。
【注】左宝贵(1837年-1894年),字冠廷,回族,今山东平邑县人,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1856年,左宝贵投效江南军营,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65年从僧格林沁镇压捻军,升副将。后长期驻奉天, 1875年晋记名提督。1889年授广东高州镇总兵,仍留奉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率所部六营自辽东渡鸭绿江进援朝鲜,防守平壤城北玄武门。9月日军来犯,平壤诸军统帅叶志超见形势危急,竟主张弃城逃跑,当时诸将依违参半。9月15日左宝贵在平壤牡丹台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忠骸留在了朝鲜。清廷追赐其太子少保衔,谥号忠壮。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二十一)
念奴娇·颂岑春煊
江山晦色,正烟波时世,乱云翻织。八桂清风承父志,凛凛政声扬赫。铁面无私,弹章频举,直叫贪邪怵。佞臣惊颤,一时肝胆威吓。
心向共和情深,袁氏复辟,义帜高擎立。北伐挥师驱逆旅,护国功垂青册。社稷萦怀,初心未改,浩气千秋刻。英名留处,史章辉耀功绩。
【注】岑春煊(1861年-1933年)字云阶,号炯堂老人,广西西林县人,壮族。系素有八桂清官、廉吏云贵总督岑毓英三子。1885 年,他考中举人,因父恩荫获五品京堂候补。维新变法期间,他屡上书陈变法事宜,获光绪信任,出任广东布政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勤王”护驾,受慈禧嘉奖,先后任陕西、山西巡抚。后任四川、两广总督,任职期间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四年罢免约1400 人,获“官屠”之名。他参与会党起义,推行“新政”,兴办实业,促成粤汉铁路商办。武昌起义后,他赞成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曾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主席总裁”。1920年军政府解散后寓居上海,1932“淞沪抗战”爆发,他支持十九路军3万银元抗日。1933年病逝,享年72 岁。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清平乐·之所写
晚清氛雾。涌现英雄伍。剿捻平洪身影赴。争议尘间漫布。
卸夷卫土情殷。殚精竭虑为民。伟绩已然难隐,颂声应赞斯人。
【注】“时代造就英雄,英雄也必然为时代服务”。晚清风云诡谲,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而他们有不少人在剿灭“太平天国,捻军”中立过大功,对此,世间褒贬不一,本人更不敢妄评,我想这还是留给历史继续评说吧。我今天所写的21位英雄,目的就是想把这些英烈们在抵御外侮、捍卫国土、心系苍生、廉洁奉公等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事实求是地呈现给大家,以期借此拨开历史迷雾,以达历史不会忘记“对国家对民族做过贡献”的任何一个人。词依《钦定词谱》李白体。
作者简介:于中华,男,江苏东海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第十四届当代作家、诗词大赛冠军。著有《感悟人生》《感悟论语》《感悟菜根谭》《当官是门技术活》《史记今鉴》《易经警世录》《资治通鉴事典评议》,《两晋烟云》上、中、下,《盛世抒怀》——人生感悟诗百篇上、下、三, 《守望纯真》诗词集 一、二册,《数风流人物·诗说历史名人》一、二集等。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