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可青
今天(农历七月初十)是父亲的忌日,不知不觉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里的词句恰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父亲身材不够高大伟岸,但丝毫不影响父爱如山。十年了,这座大山已不存在!心,时刻飘摇于喧嚣尘世间,再无依靠!
父亲是个农民,一生平凡,但他有豁达的心胸、聪明的才智、远大的格局、不服输的精神、亲情至上的情怀和永存心底的善良。
虽然一生日子清贫,他依然乐观。
幼年历经战乱,与我的大伯失散;少年成为孤儿,与我的三叔相依为命,供三叔读书至高小毕业;青年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在“鸿雁传书,车马很慢”的年代,父亲靠步行,几经周折,在江苏宿迁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我的大伯,让血脉相连的亲情得以传承。
我的三叔年轻时怀揣梦想闯关东,在黑龙江安家落户。父亲靠卖气球挣点路费,跨越几千公里,前去探望。彼时,三叔在广播站工作,已成家有孩子,父亲也就放心了!
对待子女,父亲格外慈爱,特别宽容。“家人围坐,炉火可亲”的烟火日子里,父亲常常跟我们聊历史,聊未来,聊理想,聊人生。夏天的夜晚,微风拂面,伴着蝉鸣和萤火虫的微光,劳作了一天的父亲,沏一壶白酒,端坐于院子的桌旁,开启了畅聊模式。通常,哥哥和我聚精会神地听,两个幼小的妹妹却早不知跑到哪里捉蛐蛐儿了。母亲也有干不完的家务活。
作为长女的我,自幼体弱,几乎与农活不沾边儿。考到费县一中后,父亲特别自豪,称: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书!住校俩月后返家,我突然发现,正值中年的父亲,头发已经斑白!
后来我去外省读书,学费生活费从来不曾断过。我也暗自发誓,学成归来,一定不远离家乡,一定要孝敬父母!我不能说自己做得很好,至少我做到了问心无愧。
常年操劳,吸烟喝酒,父亲六十多岁就有了慢性病、哮喘、心脏瓣膜衰退、食道息肉……他清瘦的身体承受不了太大的创伤,保守治疗,中药不断,速效救心丸常备。我也时常往返于市里和老家之间。那时,儿子曾经懵懵懂懂地问我,为什么经常回姥姥家?我说:“我的爸爸年龄大了,生病了,我去给他送药,送好吃的。等我老的那一天,你也要这样对待我,这就是孝敬。”儿子懂事地点点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言传和身教!
2013年夏,再次看望父母,母亲炒了菜。我带去的锅饼,父亲吃得格外香。他说,有俩月都没吃那么多了。我也很开心,以为病减轻了。没有多想,第二个周末我一家人外出去旅游。两周后小妹竟然打电话说:看见父亲脸蜡黄,疼得跪在床上,哥哥把车开到大门口,要带他去县医院。他不去,说县医院看不了他的病,他等我带他去市医院。
不敢怠慢,驱车前往老家,父亲已穿好了衣服在等我。看他又瘦了,疼得厉害,经不了路途颠簸,我决定先带他去县医院检查,止疼。一天的检查、会诊,医生告知:去市医院吧。
医术,一级一级的水平,不服不行!市医院的医生把片子一挂,直接问:“谁是家属?”
“回家吧,打打营养针,止疼针,顶多一个星期。”我瞬间泪如雨下,要求住院,不收。
五天后,农历七月初十,七十七岁的父亲,历经十几年病痛折磨,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子女都在跟前,他走得十分安静,祥和,一脸宽慰,眉目舒展。自此,永失父爱,阴阳两隔,再无靠山!
“生离死别断愁肠,情凄怆,永难央。思忆过往,与谁诉情殇。夜阑凭栏听雨声,似教诲,在耳旁。”十年,我不曾忘记天堂的父亲;十年,我孤独无依,心灵漂泊;十年,思念成河!
父亲教会了我坚强、善良、豁达和敬畏,愿天堂的父亲一切安好!
日月轮换,愿儿女们的思念不停不息!
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与您再续父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