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沂蒙网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临沂高中招录将迎变革!市直属普通高中不再面向各县招生

2019-02-15 09:39:42 983
  • 收藏

      为全面深化全市教育改革,临沂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2019年1月21日正式印发。

       《意见》共分为十个部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内容中明确指出: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市直属普通高中不再面向各县招生;稳步推进“各县独立招生、城区统一招生”工作。临沂高中招录将迎变革!《意见》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部分

    深化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革。

    1.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开展“三进”教育,开展“三类”活动,培育“三会”教师。

    2.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效机制。包括“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研学实践基地、校园足球、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美育、学校安全等。

    3.建立“三位一体”协作育人机制。推行家长“开学第一课”制度,加强社区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合育人机制。

    第三部分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1.优先配建教育设施。严格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配套幼儿园“交钥匙”工程。坚持配套义务教育学校与城镇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同步建设,配套义务教育学校建成后,相关居住区地块方可挂牌出让。

    2.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到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包括优质均衡、大班额、义务教育入学、课后服务、主城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

    4.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市直属普通高中不再面向各县招生;稳步推进“各县独立招生、城区统一招生”工作。

    5.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第四部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1.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

    2.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第五部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1.支持高校创建一流大学。

    2.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第六部分

    深化民办教育改革。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实行民办学校全链条审批。积极吸引一批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临办学,支持培育一批优质品牌民办学校。

    第七部分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1.面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

    2.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第八部分

    深化教育保障制度改革。

    1.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2.设立教育发展基金。

    第九部分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创新推进系统党建工作。

    2.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第十部分

    建立高效的教育改革推进机制。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是健全教育改革协同推进机制。

    三是完善教育改革考核激励机制。

    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

      为全面深化全市教育改革,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结合临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动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因校制宜,实施因材施教,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坚持强化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综合施策、重点突破,集中攻坚、补齐短板,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放管服并重。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推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坚持激发教育活力。调动县区、学校和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教育,推动构建教育发展大格局。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我市基础性教育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解决,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二、深化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革

    1.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临沂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德育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和实践活动,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开展“三进”教育,推动沂蒙精神进教材、英模事迹进学校、红色基因进课堂。开展“三类”活动,重点引导开展红色展馆体验活动、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红色研讨访谈活动。培育“三会”教师,让每个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讲理想信念、会讲沂蒙故事、会讲传统文化,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效机制。以“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整合研学资源,重点打造10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3处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1处“国家级研学实践示范营地”。做好“全国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工作,普及校园足球,提高校园足球竞技水平。试点推进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加快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小学生视力和体重达标率。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筑牢学校安全防线。

    3.建立“三位一体”协作育人机制。抓好学校育人的同时,依法强化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渠道。推行家长“开学第一课”制度,组织专家、名师授课,让家长了解办学理念、熟悉教育政策,推进学校、家庭、社区协作育人。

    三、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4.优先配建教育设施。严格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配套幼儿园“交钥匙”工程。坚持配套义务教育学校与城镇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同步建设,配套义务教育学校建成后,相关居住区地块方可挂牌出让。

    5.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计划,推行“优质园+”办园模式,不断扩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到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

    6.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工作,力争县区分批次全部创建成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质量标准,深化城乡学校协作办学。建立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建立和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深入推动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依法加强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健全完善课后服务制度。

    7.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市直属普通高中不再面向各县招生;稳步推进“各县独立招生、城区统一招生”工作。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选课走班,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8.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到2020年随班就读学生比例达到残疾学生总数的60%。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5所以上。

    9.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学生体质和课业负担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学校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学校等发展专业评价机构。

    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10.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推进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课程改革计划、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计划。深入推进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和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工程、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支持学校独立建设或与企业联合建设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

    11.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落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和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有关政策,积极承担职业教育“十百千”产教融合试点,落实校企合作优惠政策,推动职业院校与国内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支持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启动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点。制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规划建立一批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

    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12.支持高校创建一流大学。将驻临高校改革与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高校创建一流学科专业。深入推进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等项目,深化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和国际合作,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一批临沂特色、国内一流的骨干专业(群)。推进校际协同,试点高校与技师学院合作培养模式,发挥技师学院实训平台优势,着力培养“大国工匠”后备人才。

    13.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度融入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等重大战略,鼓励引导高校主动对接,提供最直接、最有力、最紧密的服务。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校建设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高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深度合作,整合互补性资源,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

    六、深化民办教育改革

    14.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实行民办学校全链条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吸引一批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临办学,支持培育一批优质品牌民办学校,力争全市每年落地民办学校10处以上。持续推进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年报制度。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诚信档案制度。

    七、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15.全面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健全完善校长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加快推进建设全市统一的校长后备人才库,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定期谈话、业绩管理、考核培训以及调整退出制度。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普通高中校长后备人才的选拔。积极推进校长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个聘期(1个聘期4年),原则应交流,每次交流年限一般不少于1个聘期;把校长交流轮岗作为申报一级、特级校长的前置条件之一。规范校长业绩评价制度,丰富“底线管理+特色发展+满意度评价”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聘期内考核不合格的,解聘校长职务。

    16.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完善公办幼儿园编制总量控制和人员备案管理制度,用足用好已核定的公办幼儿园编制。继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探索实施与工作量、岗位等级相衔接的薪酬分配制度。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依托知名师范院校,用两年时间,对现有教师轮训一遍。适时组织教师国外研修。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八、深化教育保障制度改革

    17.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明确公共服务事项,逐项对办理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进行规范,实现市域办理同一事项的材料、环节、时限基本一致。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将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全面梳理教育领域直接面向群众的高频事项,在中小学入学、转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事项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负担。

    18.设立教育发展基金。设立市级教育发展基金,打造凝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奖励优秀教师、帮助贫困学子、帮助基础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教育基金平台。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县区人民政府设立县级教育发展基金。

    九、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9.创新推进系统党建工作。结合教育实际,开展“万名党员教师联系三万学生家庭”活动,全市党员教师每人联系1名经济困难或特殊学生家庭,帮助解决问题。抓实书记党建项目,健全完善系统党建“工作调度、项目引领、资源共享、典型推动、责任考评”五项机制,进行月调度、季观摩、半年述职、年终考评,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水平。

    20.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不折不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重点抓好市委巡察问题反馈整改,紧盯整改任务落实和时限要求,强化整改“回头看”。建立第三方风险预估、负面清单、整改实效评估制度,聘请第三方对机关和直属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

    十、建立高效的教育改革推进机制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谋划、推动改革,特别是抓改革落实的能力。

    (二)健全教育改革协同推进机制。教育部门负责牵头统筹教育改革的相关任务,促进各部门有机协调和协作。协调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细化、完善和创新相应配套改革政策制度,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三)完善教育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改革研究咨询、分工落实、督查督办、总结推广的改革工作链条。建立完善容错和激励机制,宽容对待自主探索的改革失误。建立改革任务台账管理制度,加强督查督办,及时跟踪督促教育改革进展。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健全改革推广机制。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