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沂蒙网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留住乡愁和文化:沂蒙常山庄打造乡村振兴“红嫂家乡”样板

2019-08-28 10:45:45 979
  • 收藏

       8月16日,山东省农村农业厅公布了2019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常山庄片区被列为示范区。

       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搭建乡村振兴平台

       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并利用文旅产业强大辐射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一幅颇具沂蒙风情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红嫂家乡徐徐展开。常山庄村是“红嫂家乡”,知名抗战模范村,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和“红嫂精神”诞生地。十多年前,该村还是一个偏远闭塞、交通不畅的贫困山村,只有蜿蜒的窄土路,喝水都成难事。2007年,知名电视剧《沂蒙》在这个村拍摄,《沂蒙》拍摄完成后,沂南县决定在常山庄建设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该县界湖街道南村社区承担了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的开发建设工作。

        经过十多年发展,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现在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这里拍摄的影视剧,也超过了400部,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好莱坞”。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决胜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他们充分发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产业优势,把乡村振兴、旅游开发同扶贫有机结合在一起,和常山庄等周边几个村庄结成帮扶对子,群众依附影视基地当起了“四员——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拿工资的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去年,常山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1.5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

       他们实施智力扶贫,注重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视野、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起了“一中心”、“三基地”——影视基地微电影摄制中心,影视演员培训基地、沂蒙红色创客制作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对群众演员、技术性较强工种的贫困人口,聘请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

       利用“就业创业一点通”系统,精确掌握周围贫困村贫困劳动力需求、培训、就业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建立贫困人口“技能工”大数据库,为有一定手艺、一定技能,且尚未脱贫的人员,如瓦工、石匠等,建立了个人信息,并保存在景区大数据库中。除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免费为他们介绍就业和工作机会,收入大大增加。

       “两类”文化比翼齐飞,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核心是文化振兴,通过红色精神激励、传统文化滋养、新时代文明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建起了红嫂家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沂蒙精神”,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被全国妇联等数十家单位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去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成至今,先后有1.2万批、200多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党员前来接受教育,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达到50多万人次。

       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居民文体生活中,在常山庄村旁蟠龙湖边,建起一条长300米的“沂蒙文化长廓”,营造了“红嫂家乡,亲情沂蒙”的浓厚文化氛围。百年古村被注入文化元素,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去年,常山庄村被评为“沂南十大文化符号”。

       马牧池乡新立村是他们的定向帮扶村,一开始就把文化元素设计其中,建设了成人及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苹果文化体验中心、真人CS实战体验基地、煎饼文化体验馆等体现地方特色,又具有红色背景的景点,并将所有景点“串成线、连成片”,实现名副其实的全域旅游,去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7年9月,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召开,新立村成为现场会观摩点之一。去年7月,南非农村发展与减贫研修班学员,专程到新立村参观考察。(郑树平)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