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证明——观电影《我不是药神》
653317
1

    

      剧照

      □汤友盛

     慢粒白血病又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一种由多能干细胞转化而来,以骨髓粒细胞系统无限制性增生及部分分化为特征的白血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治疗这种病或者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命的药叫格列宁,格列宁又分为印度产和德国产的两种。电影里的格列宁真实名字叫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又名格列卫,曾被《时代周刊》比喻为射向癌症的一发子弹,可以有效地控制慢粒白血病人的染色体变异。

服用这个药可以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十年生存率,从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现在的9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该药价格十分昂贵,每一盒市场价高达2万元。

   多家媒体曾披露,德国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卫的价格一度高达23500元/盒,按照正常服用频率一个月一盒的话,一年需要花费28万多元,而且需要终身服用。这个费用,对大多数中国患者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印度仿制药,相比之下,每盒价格仅为200元印度仿制格列卫,可以说是吃不起正版药的患者和家庭的“曙光”。印度的仿制药是假药吗?似乎不是。

    印度政府制定了特殊的专利强制特许,当民众买不起高价的专利药时,无论专利保护期是否结束,都允许该药品直接被仿制。

   这样的仿制药,价格低廉,药性与原版药相似度达到99.9%,因为外国企业强烈抵制,一般只在印度国内销售。

但从印度买来在中国卖,由于没有合法手续,一直备受争议。电影《我不是药神》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程勇(徐铮扮演)一个困顿的中年男性保健品商贩,经营惨淡,他生活到了交不起房租、养不起老婆甚而至于连自己孩子监护权力和抚养权都已经失去的困难窘境。他遇到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王传君扮演),在吕受益的再三央求下,程勇决定铤而走险,后来竟然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被病友冠以“药神”的称号。其实,程勇并没有什么野心,他一直也不承认自己是什么药神、什么救世主,只是想赚点钱,留住孩子的抚养权,开好自己的神油店而已。而当他真切地进入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当中,他的蜕变和成长是惊人和令人发指的,即使为此陷入牢狱之灾,他也要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去救助病人。

   电影在程勇、吕受益和刘思慧等人打开治疗慢粒白血病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销路后,一个个患者纷至沓来,一摞摞人民币堆积如山,大家一起到刘思慧所工作的酒吧开了团建庆功会的时候,程勇一时竟沉醉在纸醉金迷的惬意之中。

    第一次揭示人性美的画面,当酒吧经理招呼刘思慧(谭卓扮演)上台表演时,程勇以顾客的身份硬是没让刘思慧上台,且利诱酒吧经理上演了一出劲爆全场的钢管舞。程勇妻子与其离婚后飞赴海外,而刘思慧的丈夫也因女儿患了慢粒白血病扔下了她们母女,此时程勇和刘思慧可谓同病相连,对彼此已心生爱意。

   庆功会结束后,程勇主动要求送刘思慧回家,本来两人情投意合,但程勇见了刘思慧的女儿后(刘思慧的女儿也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最终却选择了离开,这是为什么呢?

   程勇不愿意乘人之危。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的正版“格列宁”需要几万元一瓶,很多病人为了续命以致倾家荡产。刘思慧为了让女儿活下去才不得已到酒吧跳钢管舞。程勇销售印度仿制药“格列宁”之后,刘思慧成了其得力助手,她不仅可以从程勇那里得到一笔报酬,还可以得到一些药品为女儿治病。

   对于刘思慧来说,程勇对他们是有恩的,所以当酒后程勇提出送她回家时,她只是象征性地拒绝了一下,并没有执意拒绝。回到刘思慧家中后,刘思慧对程勇的小心思心照不宣,也十分积极主动,这在程勇看来,显然有些乘人之危。一个想报答,一个想抽身。

刘思慧女儿出现的画面,让程勇矛盾斗争更加激烈,最后,程勇还是被刘思慧的女儿所感动。看过《我不是药神》的观众都知道,程勇有一个儿子,他对儿子十分疼爱,当然孩子也很爱他。当时刘思慧的女儿刚刚睡着,深受慢粒白血病之痛的病人睡觉很轻,也就是说在他们制造出的动静很容易把孩子吵醒,这对孩子来说,当然是不好的事情。而刘思慧也告诉程勇,他们可以快一点,这样可以避免影响到孩子,甚至欲到楼下开宾馆。程勇看到刘思慧的女儿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希望刘思慧能够对其进行好的照顾,希望她的女儿能够有一个好的睡眠,所以他最终选择了让刘思慧安心的照顾她的女儿。

   第二次揭示人性美的画面,就是彭浩,外号小黄毛(章宇扮演),他也是一个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买不起药,他抢了程勇的“格列宁”药品。影片为了迎合观众引导出一片汽车追击自行车的打斗场面。真是不打不相识,当程勇了解到在外打工当屠夫的彭浩(小黄毛)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人时,顿时一股怜悯之心悠然而生。后来,彭浩也成为了程勇积极的营销人。感情有时与物质是一样一样的,当程勇要解散“格列宁”的营销时,彭浩很难以接受,通过彭浩摔碎了酒瓶,刺伤了手,冒雨扬长而去。影片通过程勇与彭浩矛盾的跌宕起伏,最后彰显出两个人互相信赖感人的一幕。当程勇再次重返营销“格列宁”药品时,已被公安局拉网查获“格列宁”药品,彭浩在去方便途中意外发现公安局正在追查他们时,影片安排彭浩一脸无奈,他忽然决定自己驾车向外冲,以死来掩护程勇的壮烈一幕。

   第三次揭示人性美的画面,是假药贩子张长林(王砚辉扮演)冒充教授卖假药打斗的场面。正当目前假水果、假粮食、假食品充斥整个市场,如超市韭菜大部分含有农药化肥超标,有关部门而不闻不问的情况下,假药品更是甚嚣尘上。程勇与张长林通过互相检举上告互相揭露,使影片的矛盾出现急剧性变化。当张长林再次讹诈程勇时,他提出来用钱摆平。程勇仿佛像黑社会上的老大一样,出手大气,他深深地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一个道理,因此,程勇加倍地给了张长林一部分钱,这使得张长林万分感动,以至于他落入公安局受审时,守口如瓶。然而,这就给程勇留下来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一幕。程勇为了救治慢粒白血病人,决定药价实行倒挂,即每一瓶格列宁只卖500元(当时德国格列宁每盒45000元,假药每盒20000多元),并且提出来把以前卖格列宁所赚的钱全部返还给患者。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这也是电影作品突出人性的真实写照。

   《我不是药神》观后,给人们留下来的问题是深刻的。影片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提出来一个个问题,特别在面对中国市场假货充斥在人们的生活每一个空间,让人们防不胜防的时候。我们的国家面对的是什么?我们的执法单位天天面对的是什么?食品药监局天天面对的又是什么呢?

《我不是药神》讲得不是假药,是走私。正像程勇所一直所表白的那样:“我卖的不是假药。”

当前,截至7月25日凌晨,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就问题疫苗事件。《我不是药神》所提出来的问题岂不是令人发思的吗?

   《我不是药神》的确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能够打动人心的一部精彩影片,里面有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思考,也有对医疗等社会问题的探讨,故事前半段充满黑色幽默,而后半段则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确实值得一观。

人,是要讲究一点人性的啊!

           2018年7月25日


11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1
更多回复
文学艺术

2351

共有主题

785

共有社群

16

认证社群
精彩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